网站首页 >>国家公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展览日期::2022-03-11 15:32
展览地址::
参观须知

一、总体概况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强调,海南要积极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2019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9年2月26日,中央编办批复同意在海南省林业局加挂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管理局实行扁平化的两级垂直管理体制,下设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鹦哥岭、五指山、毛瑞7个分局。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第一批国家公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南部,地处东经108°44′32″~110°04′43″,北纬18°33′16″~19°14′16″,跨五指山、琼中、白沙、昌江、东方、保亭、陵水、乐东、万宁9个市县,总面积4269km²(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七分之一),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2331km²,占54.6%,一般控制区面积1938km²,占45.4%。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5.85%,涵盖了海南岛95%以上的原始林和55%以上的天然林,拥有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是世界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南最主要的生态屏障,又被称为海南的“生态绿心”,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全球性保护意义。

海南岛中部高、四周低的环形阶梯状地形结构也影响着海南的植被分布。中部山区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在水平地带性上有季雨林和热带雨林;在垂直地带性上,从低海拔向高海拔依次形成了低地雨林、山地雨林、高山云雾林和小面积针叶林等多样化的植被类型,拥有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低地雨林和山地雨林作为海南热带森林的典型代表,动植物种类组成极为丰富,森林结构十分复杂,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复杂的生态特性与生命过程,对保护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及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涵盖了海南部分季雨林和大部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热带雨林主要以中部地区的五指山、鹦哥岭为中心,往东南方向的吊罗山,西南方向的佳西、尖峰岭,西向的霸王岭和北向的黎母山等区域辐射。当海南中部山区复杂的山地地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条件相融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如此独特、多样化的宝贵景观资源便自然天成。


二、植被分布

1.热带低地雨林 

低地雨林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海拔800米以下,是国家公园植被中湿润性和常绿性最强、雨林的各种特征最明显的一种森林群落,是热带雨林中最典型的植被类型。代表种有青梅、坡垒、荔枝、母生等,裸子植物不多见。在低地雨林中,最容易观察到板根、老茎生花、木质藤本等雨林奇观。

2.热带山地雨林 

山地雨林是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中面积最大、分布较集中的垂直自然性植被类型,分布海拔为700~1300米。群落外貌基本全年常绿,群落组成以热带山地常绿性阔叶树为主,裸子植物开始起特征种的作用,主要代表种有陆均松、鸡毛松、海南紫荆木、荷木等。随海拔升高,植被逐步向高山针叶林过渡,在垂直分布带的上部开始有针叶林散生,形成针阔叶混交林。由于林冠比低地雨林稀疏,板根、茎花、木质藤本和棕榈科植物等雨林特征也逐步减少,蕨类和苔藓植物变得繁茂,裸子植物和竹类变多,亚热带和温带的植物科、属比例增大。

3.热带针叶林 

热带针叶林现在比较稀少,多散生于阔叶林内,很少构成纯林,主要分布在佳西、鹦哥岭、五指山和霸王岭等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上,其中,以佳西的华南五针松林最为连片和典型。在霸王岭中低海拔地带还有颇为特别的南亚松林。资料显示,南亚松历史上在海南自然分布范围应该更广,曾广泛存在于西部滨海台地的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简称昌江县)一带。 

4.高山云雾林 

高山云雾林分布于海拔1300米以上的峰顶,以五指山、鹦哥岭和霸王岭的面积较大。多出现于孤峰和山脊地形,生境开朗,风大且蒸发强,温度低而温差大,云雾多而湿度大。植物群落矮小弯曲、林冠稀疏,代表种有五列木、杜鹃花科及壳斗科树木。由于林内湿度大,附生的苔藓、地衣极其丰富,布满地面,可顺着树干一直蔓延到枝叶之上,这个生境中很难看到裸露的地表,置身其中宛如漫游仙境。云雾林生长的地方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可谓“世界上被研究最少的森林”,是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最后的庇护所,如海南瑶螈和鹦哥岭树蛙都生活在这里。


三、核心价值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属于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之一,是全岛的生态制高点,是海南岛森林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也是海南长臂猿在全球的唯一分布地。拥有全世界、中国和海南独有的动植物种类及种质基因库,是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初步统计有野生维管植物210科1159属3653种,占全国的11.7%。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133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7种,主要为海南苏铁、坡垒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16种,主要为海南黄花梨、土沉香、海南油杉、海南韶子等。此外,葫芦苏铁、坡垒、观光木等17种植物为极小种群物种。园区内有特有植物846种,其中中国特有植物427种,海南岛特有植物419种。海南热带雨国家公园内共记录陆栖脊椎动物资源5纲38目145科414属540种,占全国的18.6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14种,主要为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海南山鹧鸪、穿山甲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28种,主要为海南兔、水鹿、蟒蛇、黑熊等。海南特有野生动物23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全球最濒危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的全球唯一分布地,目前该物种仅存35只。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达6.28,与巴西亚马逊雨林相当。五指山、鹦哥岭、猴猕岭、尖峰岭、霸王岭、黎母山、吊罗山等著名山体均在其范围内,被称为“海南屋脊”;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海南主要河流均发源于此,被誉为“海南水塔”。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常住人口2.43万人,主要是黎族和苗族,民风淳朴、文化独特、风情浓郁,黎苗歌舞异彩纷呈,黎族纹身古老神秘。有6万年前古人类遗址钱铁洞,船形屋营造技艺、黎族民歌、三月三节庆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黎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秉承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为当代人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




预约参观
1.1289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