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代表委员就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林业双循环献“金点子”
张义珍委员:健全完善以价值核算为依据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3月9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江苏省政协主席张义珍委员作大会发言时说,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举措。为此,张义珍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实施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价值核算。国家层面应逐步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基础理论框架,健全完善衡量生态系统生产价值的指标体系,为同类地区、同类生态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核算科目提供参考标尺。可协商选择若干地区进行试算,以积累经验。
二是不断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在精准实施价值核算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以往仅根据断面水质等单一指标进行计算的思路,综合考虑GDP、水足迹、碳足迹、生态保护成本与收益、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等因素,利用因素法、项目法等核算方法,确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构建差异化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对于生态保护贡献大、价值核算结果较高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特别是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固碳增汇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的地区,加大补偿力度。
三是探索依据价值核算的补偿方式。优化纵向转移支付制度,资金分配充分体现生态绩效战略意义、长远意义。根据价值核算结果,推动补偿方式从“输血型”补偿向“造血型”补偿转变,增强后发地区发展动力,形成自我发展机制。(黄山 安璐)
竹缠绕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竹子可以用来做什么?也许你会说竹子是大熊猫的食物,也可以做成竹餐具、竹家具、竹浆纸等用品。关注环保领域的,可能还知道竹林可以作为碳汇进行交易。
然而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竹子已经可通过加工成竹缠绕复合材料,大面积替代钢材、水泥、塑料、有色金属等传统材料,从而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义强代表说:“竹缠绕是我国竹材工业化利用领域重要的原创技术,引领全球竹材科技发展。它突破了竹材传统应用领域的限制,采用无应力缺陷的缠绕工艺制造管(筒)状竹基复合材料,可用于压力管道、城综管廊、组合式房屋等多个领域。”
吴义强介绍,竹缠绕管道管廊在市政工程、城镇供排水、农田灌溉工程等领域已完成铺设长度近400公里。而今后我国仅住建系统市政工程地下管网每年就有超10万公里的管线改造需求。我国是竹资源大国,蓄竹量达6亿吨,每年可砍伐量为1.5亿吨,但目前仅应用0.4亿吨,每年尚有1.1亿吨竹材被闲置。如果将闲置竹资源做成竹缠绕产品,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3180亿元,解决近千万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48亿吨。
“但是,当前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研发力量和资金都相当缺乏,加上国家尚未出台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专项扶持政策,严重影响了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制约了整个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吴义强说。
为推动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加快我国新质生产力建设,今年全国两会上,吴义强带来了关于加强竹缠绕产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在政策支持方面,吴义强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竹缠绕管道、管廊准入条件和推广应用措施,从鼓励性应用过渡到强制性应用,制定逐步提高竹缠绕管道管廊替代钢管、球墨铸铁管、塑料管、钢筋混凝土管廊比例的政策。构建重点支持竹缠绕复合材料生产技术创新、质量标准体系构建、工程应用推广完整的政策体系,为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和保障。制定优惠措施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制定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相关财政和税收专项扶持政策,享受相关农林产品优惠政策。(安璐 黄山)
蔡中平委员:支持广西打造林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生产、贸易、消费第一大国,深化林业开放合作,对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粮油安全和能源安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义重大。”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局长蔡中平委员介绍。
蔡中平认为,广西是林业产业领域开放程度高、经贸活力强的重要区域,但优越的地理区位、开放环境、资源禀赋、产业条件尚未很好地转化成显著的开放优势、发展优势,原因有三点。
一是林业产业开放发展水平不高。林业初级产品占比大,木材、人造板、八角等绝对资源优势没有形成产品市场优势,缺少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存在短板,缺少沿海沿边林产品进出口加工园区。
二是基础建设不够完善。内外贸航线、中欧(亚)班列不多,物流成本较高,西江航道从深圳等港口回程多为空载,本地林产品出口占比较低。从国外进口、未进行过检疫处理的进境带皮原木不能直接抵达北部湾港。
三是政策机制不够完善。鼓励、引导和支持林业企业走出国门的政策支撑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世界林木业大会等平台作用发挥不足,现有林产品交易场所、交易平台承载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林产品进出口信息数据采集发布、大宗物资交易的需求。
为支持广西加快打造林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促进我国林业产业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蔡中平建议,构建林业互联互通网络。加强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以及珠江-西江流域有关口岸、码头、运力等资源的统筹整合,完善构建内河与外海联动,港口与陆地衔接,铁路、航空、海路、公路“四位一体”联运的立体交通体系,并将中国-东盟林业全要素交易平台、林业产业互联网平台纳入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重要内容。
完善林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国家级沿海沿边林产品加工园区、边贸市场、物流基地,重点支持建设广西进口木材深加工产业园、广西钦州保税港进口木材交易中心,大力发展进口木材精深加工、林浆纸、林产化工、林源生物医药等临港产业,在东盟及非洲等地区国家建立林业种苗、油茶及木材生产加工基地。
优化林业开放发展支撑。加强林业产业开放发展政策研究,建立完善林业企业“走出去”有关政策、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国际竹藤组织、亚太森林组织等林业国际组织在广西开展常态化活动,支持广西建设具备A类进境原木指定监管场地和进口木材直通口岸,充分利用广西人造板、林浆纸、香精香料等特色林产品创新开展离岸交易、期现联动、跨境交易。(黄山 安璐)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